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诗言志思想近十年进展总结[摘要]“诗言志”是中国最古老的诗论命题。“志”的训诂及“诗言志”产生的时代确认是学者们绕不开的问题。此两者也是大部分学者展开不同阐释的依据。同时,由于汉学的国际化,“诗言志”渐成为讨论中国诗歌的元问题,许多外国学者也提出了观点鲜亮的见解。[关键词]诗言志亚洲北美一、亚洲文化圈关于“诗言志”的理解(一)文化空间说李春青在其著作《诗与___》中提出,诗的产生与进展,特别是诗学观念的形成与演变是独特的文化空间之“结构性因果关系”的产物。诗能够成为普遍性的言说方式需要有言说者、听者、传播方式与渠道及评价系统等,需要形成一种以诗为核心的特别文化空间或者特别“场域”。基于此,他提出了“诗言志”的含义不应一概而定,而应根据时代不同有具体的含义:一是“诗”与“志”或“识”通,是指“记忆”或“记录”。假如“诗言志”之说产生于西周之初甚至更早就只能是这种含义。二是“赋诗”意义上的“诗以言志”之义。假如“诗言志”之说产生于春秋战国之时,就极有可能是这种含义。三是后人通常的理解。假如此说产生于西周后期到春秋赋诗普遍出现之前,则可能是这种含义。无论“诗言志”产生于何时,至此到了战国中叶这种说法已经被普遍理解为我们所理解的那种含义,即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或抒发感情的。(二)以情补志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詹福瑞先生在考察“诗言志”思想时分析了先秦到两汉“诗言志”的进展流脉,最后将“诗言志”这一特定话语定格在汉代《毛诗序》中。他认为,《毛诗序》的“诗言志”的话语与先秦“诗言志”相比有了许多新的内容。首先,“诗言志”的话题性质不再是对诗的应用属性的认识,而是对诗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其重要依据是“诗言志”主要是指诗人言己之志。其次,从人的情感的心理欲求去认识诗的言志抒情的本质,揭示了诗的创作中情和志不可划然分开的浑融特点。在《毛诗序》作者的心中,志中是含情的成分的,志并不完全排斥情,言志亦有抒情之意,这与后人把情志判然分为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在汉代,情、志并举,“吟咏性情”就是“言志”的同义语,此种情况很普遍。《毛诗序》把情引入诗论,以情补志,揭示了诗歌的抒情性质以及诗作用读者的情感特征,无疑丰富和深化了“诗言志”的理论内涵。(三)“情”为基础说孙秋克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论新体系教程》中提到,无“情”就无从“言志”,也无从进行政治教化。我们之所以把“诗言志”归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