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Themanuscriptwasrevisedontheeveningof2021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骨质硫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1 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増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① 患者多为者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② 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③ 骨形成与骨痂成熟退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合。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⑤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 20%。骨质疏松性骨新的治疗原则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2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病史、症状和体征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或轻徴外伤史。可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畸形、骨擦感(音)、异常活动等体征,也有患者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致身高变矮或驼背畸形。影像学检査普通 X 线检査:① 摄片应包括损伤部位上、下邻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据双侧髋关节;②除有骨折征象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③推体压缩骨折时,有楔形变或“双凹征”,部分可表现为椎体内“真空征”、假关节形成。CT 检査:① 移位复杂的髋部、踝部、肱骨近端骨折,需应用CT 和(或)三维成像;②为明确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椎管内压迫情况等,可考虑 CT 检查MRI 检査:① 可诊断隐匿性骨折;②可判断骨折是否愈合,未愈合的骨折 T1WI 为低信号、T2WI 为高或等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扫描(SPECT/ECT):适于不能行 MRI 检査的患者,有助于判断疼痛责任椎体。骨密度检査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可行骨密度检査,也可在术后进行。双能 X 线吸收法(DXA)测定:T 值属正常;SDvT 值<为骨量低下或骨量减少,;T 值 W—为骨质疏松症;伴有一处或多处非暴力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实验室检査常规术前检査,必要时检查血钙磷、24 小时尿钙、25(OH)VitD、降钙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等。根据病情需要,有条件者可检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