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的中国传统农具(组图) 走进历史的中国传统农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民们一直使用最传统的工具,在一成不变的土地上重复着同样的简单的辛苦的低效的劳动,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子孙后代。 直到近 30 多年来,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先进的科学技术涌入农村,才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方法,传统的农具逐渐下岗,走进了历史,走进了博物馆。 目睹这些旧物件,勾起了我们儿时的记忆,感叹先辈们劳作的艰辛… … 耕牛(雕塑) 杆秤、斗 耧(耩子) 萝 、擦床 牛套 小推车 石磨 石碾 织 女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是一个最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题材的陈列。传统农具是中国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农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具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在材质上,由木石发展为青铜,再进而发展为铁制。在功能上,从原始的掘挖、脱粒发展为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加工及收藏等多种农具,在动力上,由人力发展为畜力、水力,由简单发展为复杂。传统农具陈列馆的展品是农业博物馆研究人员在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国各地征集 4 0 0 0 多件不同功用、类型、式样的传统农具精选出来的。为了清晰展示我国传统农具的成就,传统农具陈列按照农业生产的具体工序,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灌溉、收获、运输、脱粒、加工、称量九个单元来展示。展示面积 4 0 0 平方米,主展线 9 8 延米,文物展品 1 5 0 多件套。 • • 步入传统农具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曲辕犁的雕塑,其背后是以我国古代耕织图为素材的镂空剪纸造型。雕塑后面的背景墙,采用汉代画像砖石的农耕题材,用镂空的技法来表现一幅幅远古时期的农耕画面。紧接着参观传统农具陈列的第一个陈列单元“耕地整地农具” 。北方在农田耕种时,创造了耕、耙、耱等一套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并创制了一批抗旱保墒耕作器具和技术。这套技术体系在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定型。这里展出的有直辕犁、耙、耱等北方耕地工具。在南方,一套适宜水田耕作的农具— — 曲辕犁、水田耙和耖相继被创造出来,并以此形成了以耕、耙、耖为中心的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这里展出的有曲辕犁、水田耙、耖等南方耕地工具。 • • 这个春耕景观是一个复制南方春耕场面的微缩景观,主要塑造了南方初春劳作的场景,有正在水田中耕犁田、耙田、耖田的农夫,有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