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不均等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不均等_第1页
1/24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不均等_第2页
2/24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不均等_第3页
3/24
1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不均等 与住房贫困研究 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天则经济研究所) 罗楚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一、引言 近年来,居民住房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高度关注的头等大事和矛盾焦点。相关的讨论大多集中在对住房价格水平的判断与分析上,争论的焦点通常集中于现有的住房价格水平是否过高、住房价格的未来变化趋势如何等。在本文中,我们无意于讨论住房价格的变化趋势,也无意对住房价格的水平及变化特征进行价值评判,而是试图根据相关住户调查资料,讨论与经济人权相联系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问题。这里城镇居民不仅指城镇户籍居民,还包括了城镇中居住的农村流动人口。1 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如果将住房权作为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那么保证居民具有基本的住房条件则无疑是实现这一权利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居民居住条件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总是存在不均等的问题。这不仅表现在某些居无定所甚至无立锥之居的群体,也表现在琼楼玉宇、雕栏玉砌与陋室空堂共生。特别是,在承认私人财产所有权的社会中,住房通常也成为财富积累的重要形式。居民收入分布上的不均等性也通常会转化并强化财产分布的不均等性,其中的结果之一便是居民居住条件上的差异性。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住房面积和住房质量上的差异性都是不可避免的,它正如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一样不可避免。但是,住房条件的差别并不意味着一部分人群住房条件的贫困化,即缺少最基本的住房条件。从经济人权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住房条件的贫困化问题,特别要关注社会中住房条件极为恶化的那一部分群体。由于住房条件的贫困化与住房的不平等分配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后者往往是前者的直接结果。特别在经济转型的社会中,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会更加强化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来说,理解住房分配的不平等对于理解经济人权的状况是有意义的。本报告试图通过对住房条件的差异来表明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和贫困状态,从而反映出住房方面存在着经济人权的问题。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有序与无序变革因素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强调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否认个人的财产所有权的传统社会意识也在迅速转变,这不仅导致居民财产积累的加速,也导致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程度的加剧。20世纪 90年代后期,我国对于城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不均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