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 ;《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 ;《红岩》的 作者是(罗广斌) 、(杨益言)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 2 、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 、(《海港》) 、(《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 ;《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B )。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B)。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5 、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D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 分)。”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1 分) 2 、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