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土豪:刘汉袁宝璟周正毅共同暴富根源惊心动魄的 327国债 — 327 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刘汉案,爆出一连串内幕。其中关于他和有“北京李嘉诚”之称的袁宝璟的恩怨,引发了人们对1995 年 “ 327 国债期货事件”中赢家命运的关注。 这些人当年通过国债期货完成原始积累,然后称霸一方,成为各地的头面人物。若干年后,其中的多数人却以悲惨的方式谢幕,显示出这个时代政商圈子的云谲波诡。 袁宝璟、周正毅、刘汉,这么些个在近10 年落马被捕的犯罪富豪们,都是从哪里发家暴富的?327 国债期货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 327 国债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了,但它留下的疑惑却始终没有被人忘记。而这个疑惑并不是大输家留下的,而恰恰是大赢家留下的。 所谓“327”,是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 年发行 1995 年 6 月到期兑付的3 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 亿元人民币。九十年代初国债发行非常困难,老百姓普遍不愿购买。国家决定引入发达国家的交易方式,让国债更具流通性和价格弹性,1992 年 12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并推出了12 个品种的期货合约。 第二年,财政部决定参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炒作空间扩大了,国债市场开始火爆,聚集的资金量远远超过了股市。“ 327”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贴补,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 元。 在 1991~1994 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但到94 年底、95 年初的时段,经过宏观调控,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根据这些数据,当时中国第一大券商——万国证券的总经理,有“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合理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327 国债将以132 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 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高岭、高原兄弟执掌的辽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万国证券和辽国发认为,财政部本来应该是最不想提高“保值贴补率”的,因为这样他就要从国库里无端地多掏出很多钱来补贴买国债的人。 但是他们忘了,在他们对面,就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和众多追随中经开的上海和江浙一带的私人大户。 中经开的背景市场都很清楚,是财政部的全资子公司。作为财政部的担负财政资金周转任务的直属机构,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