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工作百分考核办法一、考核内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与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上访案件与农经调查等方面。二、考核标准(一)三资管理(40分)1、网络化记帐(5分)镇(街道、区)所有村全部通过农村财务网络化管理平台进行记帐的,记5分。每缺2个村,扣1分,扣完为止。2、帐务登载(5分)每月按时记帐,按时结转帐务的记8分,每缺2个村扣1分,扣完为止。以市经管局在线监控情况为准,定期于本月16日前通报上月网上记账监控结果。3、审计监督(5分)每月一次报送审计、每半年一次就地审计,年底一次全面审计,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的得5分,每缺一次扣0.5分,扣完为止。以市经管局专设邮箱中收到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为准,未收到不计分。4、收支控制(5分)收入及时报帐,无私设小金库、无坐收坐支现象、开支手续完备的,得5分。每发现一个村存在“小金库”现象的,扣5分;每发现一个村存在坐收坐支或备用金超限额现象的,扣1分;每发现一个村开支手续不完备的,扣1分。扣完为止。5、“双印鉴”管理(5分)应代理范围内的村按寿政办发[20XX]31号文件全部规范实行“双印鉴”管理的得5分,每发现一个村未使用“双印鉴”管理的扣1分,扣完为止。6、民主监督和财务公开(7分)所有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按月开展工作,按时在村内公开栏内进行财务公开且内容详实的,得7分;未按月开展工作、不按时公开、公开不详实的,每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以市第1页共4页经管局在线监控收到的财务公开榜上传图片为准。7、资产年检(5分)每年对所辖村按质按量完成年检并上报报表的,得5分。每缺一个村扣1分,扣完为止。(二)农村土地承包与合同管理(10分)农业承包合同档案齐全、管理规范,有专门档案橱,及时登载土地调整(含小调)村的台帐,录入微机数据并上报的,得10分。每发现一个村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扣完该项为止。(三)农民负担监管(15分)1、组织领导(3分)镇(街区)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制定下发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专门文件,召开专题会议并有专题会议记录的,得3分。每缺一个文件或会议记录,不得分。2、政策落实(6分)镇(街区)有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报表按规定程序上报(申报表有原件、项目预算方案、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有复印件),并经市经管局审批备案的,得6分;无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该项得满分;每发现一个村未批先收或超限额收取的,扣3分,扣完为止。3、涉农收费(2分)无涉农乱收费的,得2分。每发现一起属于镇(街区)及所属部门擅自涉农乱收费的,该项不得分。4、票卡使用(4分)农民负担卡按上级要求按时发放到户、收取“一事一议”资金使用专用票据的,得4分。每发现一个不按规定办理的村扣2分,扣完为止。(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20分)1、组织机构、制度(5分)镇(街区)有分管的副站长和一名农经人员,得2分;有完整的备案资料、健全的管理制度及规范化管理办法,有典型的示范社样板,得3分。每缺一项扣1分。第2页共4页2、当年新增合作社数量(15分)年底新发展合作社数量最多的镇(街区)得15分,其它镇镇(街区)以合作社新发展数量得分依次递减。[注。每个镇(街区)集体得分=(新增合作社数量/得满分的合作社数量)*15。](五)上访案件与农经调查(15分)1、上访案件(5分)镇(街区)无省、市督办或市经管局转办、交办案件的得5分。每发生一起省、市督办或市经管局转办、交办的涉及农村财务、土地承包、农民负担案件,分别从5分中扣3分、2分、1分,镇(街区)经管站积极承办并按时上报处理结果的分别得1.5分、1分、0.5分,镇(街区)经管站工作不积极主动并未按时上报处理结果的不得分。每一案件只计算最高一次。2、专项农经调查及农经统计年报(10分)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专项调查和农经统计年报,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材料和报表的,得10分。各类专项调查报表未按时上报的,每次扣2分;农经统计半年报、年报迟报一天扣1分,未报分析报告的扣2分。(七)加分1、培训班市局统一组织的农村会计培训班,实到人员(包括财政经管统计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