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透视 引 言:三鹿事件折射出三鹿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文中,作者从COSO的理论框架角度,即五个层面—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对 三鹿事件做了剖析。就我个人的看法,虽然五个层面对内部控制都很重要,可是打一个比方:如果把内部控制比作企业的地基的话,那么控制环境则是这个地基的钢 筋。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有效控制环境(比如没有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缺乏来自董事会的监督)的管理层怎么可能有效执行即使是完美的控制制度呢?希望那些致力于 长治久安的企业对控制环境尤其要下大力气建设。 三鹿毒奶粉事件暴露了乳品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最为突出的三鹿集团,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分析一些并不完全的见诸媒体的材 料,即可以看到其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端倪。三鹿集团让我们警醒,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关乎企业的盛衰 荣辱、生死存亡。 一、内部环境:内部人控制、责任作秀和信用缺失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公司治理结构旨在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鹿集团全称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是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96%左右的股份由 900多名老职工拥有。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1987年田文华开始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到 2008年 9月 17日被警方刑拘长达 21年。很明显,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关系无从谈起。因而,内部人控制不可避免,治理 机构的制衡机制就可能失效。 卫生部最早确认“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是在9月 9日,这种确认来源于外交部的信息,外交部的信息来源于新 西兰驻华使馆,新西兰驻华使馆则是得到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报告[1][1]。这种“出口转内销”式的确认,令人猜想无限,为什么第二大股东不向董事会或 股东大会反映情况?或者是反映了而无法向政府或社会披露?或者是另有其他难言之隐?这一事件足以印证三鹿集团内部存在着较强的内部人控制。 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情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而且,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