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_第1页
1/6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_第2页
2/6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_第3页
3/6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 在众多疾病中均有血压的变化,且其相对于患者其他临床征候具有客观性、可重复测量性、量化性等特点,故血压监测是临床实践中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对于观察和评价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简单地根据血压计读数,即可判断患者是否有低血压。这看似轻松。但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仅仅满足于发现并治疗患者所表现的低血压还远远不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常常是某一种潜在疾病的外在表现之一,而这种潜在疾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要大于低血压症状本身。所以,发现患者有低血压时,应以其为线索,结合各类临床资料,进行缜密的鉴别诊断,溯源求根,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本章内容即在这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第一节 低血压的形成机制 1. 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详见(高血压章) 2. 影响动脉血压降低的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 2.)心率减慢。 3.)外周阻力减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失调 3. 病理性低血压的分类 1).心输出量减少 (1)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a.心肌“泵”机制缺乏或减弱、肌肉无力、萎缩等 b.静脉瓣无力、静脉曲张、梗阻等 c.心包填塞、左房粘液瘤、缩窄性心包炎 (2)血容量绝对减少或相对减少 a.相对性:药物或疾病(如静脉血管瘤)引起容量血管扩张 b.绝对性:失血、脱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所致的血管内液体外渗,大量利尿、出汗、腹泻、呕吐 (3)心脏功能受损 a.心肌病变:心肌梗塞、心肌炎和严重的心力衰竭 b.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c.流出道梗塞: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肥厚性心肌病 d.颈动脉窦综合征(心脏或迷走神经抑制型) (4)血液重新分布:而大量抽出腹水或者胸水可能导致血液重新分布,重要器官缺血。 2).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1)神经功能障碍 a.交感神经传入性损害:脊髓结核、多发性神经炎 b.中枢神经调节功能障碍:脑血管硬化、肿瘤、脑干病变、各种脊髓束病变 c.交感神经传出通道损伤:脊髓病变、多发性神经炎、某些慢性特发性低血压、交感神经切除 d.服用镇静剂或抗抑郁药物:氯丙嗪、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e.酒精中毒 (2)降压药物的作用: a.肾上腺素能物质消耗剂或受体阻断剂:甲基多巴、胍乙啶 b.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 c.抑制血管收缩功能: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 (3)血管反应性障碍 a.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允许作用减弱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低血压的鉴别诊断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