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体格检查)操作方法 1、血压测量 2、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3、翻转眼睑方法 4、对光反射、调节反射、集合反射 5、鼻窦检查 (上颌窦、额窦、筛窦) 6、甲状腺检查(触诊) 7、气管触诊 8、肺部触诊 9、肺部叩诊方法 10、肺下界移动范围的叩诊 11、心尖搏动的检查 12、心脏叩诊的方法和顺序 13、仰卧位心脏相对浊音界的叩诊和测量 14、心脏听诊瓣膜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 15、心脏杂音与体位的关系 16、腹部浅部触诊法 17、腹部反跳痛的检查法及常见压痛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18、腹部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的检查 19、肝脏双手触诊法 20、脾双手触诊法 21、脾肿大的测量方法 22、Murphy’s 征检查法 23、振水音检查方法 24、膝反射检查方法 25、病理反射的名称及Babinski 征的检查方法 26、脑膜刺激征的名称及Kernnig 征的检查方法 1 .血压测量(1 0 分): ① 常测右上肢血压,裸露、伸开并外展4 5 °; 1 ② 肘 部 和 血 压 计 与 心 脏 在 同 一 水 平 , 坐 位 时 平 第4 肋 软 骨 仰 卧位 时 平 腋 中 线 ( 2 分 ); ③ 血 压 计 袖 带 缚 于 上 臂 , 气 囊 中 部 对 准 肱 动 脉 , 袖 带 下 缘 距 肘窝 横 纹 约 2- 3cm ,袖 带 松 紧 以 恰 能 放 进 1 个 手 指 为 宜( 2 分 ); ④ 听 诊 器 体 件 置 于 肘 窝 肱 动 脉 上 , 听 诊 器 体 件 不 应 塞 于 袖 带 于上 臂 之 间 ;( 2 分 ) ⑤ 充 气 至 肱 动 脉 搏 动 音 消 失 , 再 升 高20~ 30mmHg, 然 后 缓 慢放 气 , 下 降 速 度 以 2- 4mm/秒 为 宜 ( 2 分 ); ⑥ Korotkoff 分 期 法 : 第 一 次 肱 动 脉 搏 动 声 响 时 汞 柱 凸 面 所 示 数值 为 收 缩 压 ( 第1 期 ); 声 音 逐 渐 增 强 ( 第2 期 ); 继 而 出 现柔 和 的 吹 风 样 杂 音 ( 第 3 期 ); 然 后 声 音 突然 减弱而 低沉( 第4 期 ); 最终声 音 消 失 时 的 汞 柱 凸 面 所 示 数 值 为 舒张压 ( 第5期 )( 2 分 )。 ⑦ 用同 样 的 方法 测血 压 二次 , 取两次 检查值 的 平 均值 为 血 压 值 。 2.浅表淋巴结的 触诊 ( 10 分 ): ① 触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