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949 年以来中学历史课程设置讨论的开题报告1.讨论背景中学历史课程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课程设置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对于坚持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文的讨论对象为 1949 年以来的中学历史课程设置,旨在通过对历史课程设置的分析和比较,探讨历史课程改革的历程、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2.讨论目的(1)探究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课程设置的进展历程及其背景和影响因素。(2)分析历史课程设置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评估等方面的变化。(3)比较不同时期历史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做法,并归纳出其优缺点。(4)总结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和不足,为今后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建议。3.讨论内容(1)新中国成立后历史课程设置的进展演变、政策制定、重大改革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历史背景讨论。(2)新中国成立后历史课程设置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评估等方面的比较分析。(3)针对历史课程设置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4)总结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和不足,并提出对于今后历史课程改革的启示和建议。4.讨论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各种历史文献和材料,分析不同阶段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了解历史课程设置的背景和影响因素。(2)比较分析法: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历史课程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历史课程设置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调查讨论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历史老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设置的认知、看法和评价情况。5.预期成果(1)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课程设置的进展、进展和变化进行深化讨论,为历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2)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课程设计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究历史课程设置的规律和特点。(3)总结历史课程改革成效和不足,并提出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向。(4)为今后历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