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V 的概念AGV 是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英文缩写,通常也称为 AGV 小车,是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AGV 属于轮式移动机器人(WMR――Wheeled Mobile Robot)的范畴。AGV 一般以电池为动力,目前也有用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CPS(Contactless Power System)为动力的。AGV 装有非接触导航(导引)装置,可实现无人驾驶的运输作业。它的主要功能表现为能在计算机监控下,按路径规划和作业要求,精确地行走并停靠到指定地点,完成一系列作业功能。AGV 以轮式移动为特征,较之步行、爬行或其它非轮式的移动机器人具有行动快捷、工作效率高、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与物料输送中常用的其他设备相比,AGV 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最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传统的仓库和工厂中货物的搬运总是耗费大量人力、效率底下、频繁出错。仓库中的选货就更是问题了、货物存储的地方、不同货物有不同大小,不同的重量等等,对机器和人都是一种挑战。使用自动导引车辆电动车控制器(AGV)可以轻松完美的解决这一难题——不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使工作环境更加安全。1.2 AGV 的进展状况20 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发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导引车。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AGV 小车受到美国工人阶级的抵制,AGV 的进展在美国遭遇阻碍。于此相反,AGV 小车在欧洲的到了飞速进展,1973 年,AGV 小车在瑞典沃尔沃汽车生产线上的到使用并与电脑形成智能化控制装备作业,进一步加快了 AGV 的进展。1965 年,日本推出了他们自己的第一款AGV 小车。之后,日本大力进展 AGV,为 AGV 的进展做出非常非常大的贡献。至 1994 年,日本共生产 6,485 辆 AGV。上世纪由于我国国情:经济进展较落后,制造业水平低,AGV 小车在我国的进展时间短,技术较为落后。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飞速进展,AGV 小车也迎来了春天,北京物资处理讨论所、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沈阳讨论所都进行了 AGV小车的讨论。 1976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讨论所是为了制造出我国第一台电磁导引的 AGV 小车,让我国在 AGV 小车领域进入一个新阶段。1989 年,北京邮政科学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