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CCD-DR与平板 DR 的经典探讨 分类: 行业关注2010-11-12 08:15 638 人阅读 评论(0) 收藏 举报 转自:医学影像技术论坛 影像学专家: 1、请不要再发表 CCD DR 是影像增强器成像的谬论,这个问题连医科大学的学生都能解释,CCD DR 实际上就是一个特大的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内部结构有一个超大的光学镜头和 CCD 相机,采集平板与飞利浦、西门子 DR 一样都是碘化铯柱状晶体,根本没有什么影像增强器,拍片和脉冲透视是不同的方式,拍片用影像增强器没有任何意义,而实际上最好的影像增强器造价高达三十多万,比佳能的平板探测器还贵,请飞利浦、西门子、GE、柯达、岛津等厂家所谓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要再拿这些谬论来蒙骗我们的放射科医生。 2、CCD DR 与碘化铯非晶硅平板 DR 相比,从理论上来说成像质量应该是要差点的。因为碘化铯非晶硅平板 DR 的成像是 1:1 对称的,没有光学传导的过程,信号衰减较少,而 CCD DR 由于 CCD 制造工艺的问题,必须采用光学系统来传导信号,信号衰减客观存在,如果想做到和碘化铯非晶硅平板 DR一样的图像质量,必须采用感光度更高的超大口径光学镜头、更高分辨率的 CCD 相机、碘化铯采集平板和更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而这些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代价的,目前优质的 CCD DR 的材料成本实际上要比平板探测器更高。 3、平板探测器的材料成本实际上并不高,由于非晶硅光电管阵列和碘化铯都是自己生产,因此实际上成本只有十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卖给中国用户的价格高达五十万元人民币,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技术垄断,目前能够生产大面阵 DR 探测器的厂家主要有 TREXELL(泰雷兹、西门子、飞利浦合资)、瓦里安、佳能,韩国三星和日本东芝也有产品面世但是还在测试中,所谓的非晶硅光电管阵列其实和我们日常的液晶显示器里的非晶硅光电管阵列是一样的产品,只是成像过程相反,目前国际上一块 17 英寸的医用非晶硅光电管阵列板价格大约为 2000 美金,只要由台湾厂家代工,只是技术不够成熟。碘化铯非晶硅平板的成本构成很大程度来自于碘化铯晶体,但是原材料就高达数万元人民币。 很多时候我们中国人是很悲哀的,总是为外国人的技术垄断买单,就拿医药行业的药品来说,国外最新推出的新药材料成本只有几块钱人民币,可是卖给中国人则高达数百元人民币,而我们的中国业务员和给了费用的医生还要给他们唱颂歌。 我很期待国产平板探测器的诞生,就像国产CCD 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