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共14 讲第九讲从算术到代数(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算术与代数是数学中两门不同的分科,但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代数是在算术中“数”和“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小学算术课本里同学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学会了用这些四则运算去解一些不太复杂的四则应用题.归纳一下,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主要用到了以下三种关系:①部分数与总数的关系;②两数差的关系;③一倍数(或一份数)、倍数和几倍数的关系.第1、第2 种关系用“加”、“减”法完成,第3 种关系则用乘、除法完成.在解四则运算题时用到了对于数的“加法”、“乘法”都普遍成立的运算法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设 a、b、c 表示任意三个数,下列等式恒成立:交换律:a+b=b+a,a×b=b×a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b+a×c.另外,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常按应用题的性质分为许多类型.如:和倍问题、差倍问题、行程问题、百分数问题、比例问题、….对每类问题先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公式,并找出理由加以解释,再做这类题时就“套”这种公式.所以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对不同类型的题用不同的思路列式求解,解法就不同,因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是不带普遍性的.代数方法的进步首先在于找出了一个统一的方法,即用列“方程”来解很多不同类型的应用题.“方程”是代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首先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通常用 x,y,z,t,s,u,v 等字母来表示问题中待求的未知数,然后把这些未知数和已知数平等地看待,并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平铺直叙)“翻译”为算式表示出来.这就是所谓依题意列方程.接着是通过代数方程去确定其中所含未知数应该等于什么样的值,即“解方程”.而解方程的原理就是对方程中的数,包括已知数和未知数,运用在“算术”中学过的“数的运算法则”把未知数求出来.因为这些法则是对任何数都成立的,当然对那些暂时还不知它的值的“未知数”也应当成立.只要适当地运用这些法则,一般就可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归纳起来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步骤如下:1.设未知数.常用 x,y,z,t,s,…等字母表示.2.依题意列方程.即把所要解决的代数问题中的未知量换成代表未知数的字母,把问题中各种量间的关系“翻译”为带字母的算式表示出来,特别注意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数量,列出一个方程.因此方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