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1 位) VLAN ID(12 位) TPID 的值是固定的,为8100H,指明了该帧带有802.1Q/802.1P 标记信息。 Priority标明了这个帧的优先级,此优先级用于质量服务(QoS)。 CFI 为0 代表规范格式,为1 代表非规范格式。 用于计算生成树的各种信息和参数被封装在配置 BPDU(Configuration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中在交换机之间发送。 配置 BPDU 使用标准 LLC 格式封装在以太网数据帧中。 当配置 BPDU 只用于计算生成树,不用于传递拓扑改变信息(第四章中详细描述)的时候: Protocol Identifier(协议标识),Protocol Version Identifier(协议版本标识)和 BPDU Type(BPDU 类型)Flags(标志)四部分设置为全 0。 Root Identifier,Root Path Cost,Bridge Identifier 和 Port Identifier 四部分用于检测最优的配置BPDU,进行生成树计算。 Message Age 随时间增长而变大; Max Age 默认为20 秒,如果 Message Age 达到 Max Age,则此配置 BPDU 被认为已经过期。 Hello Time 默认为2 秒,也即在指定端口上,配置 BPDU 每隔两秒发送一次。 Forward Delay默认为15 秒。 前两个字段是以太网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帧类型:两个字节长的以太网帧类型表示后面数据的类型。对于A R P 请求或应答来说, 该字段的值为0 x 0 8 0 6 ; 硬件类型:表示硬件地址的类型。它的值为1 即表示以太网地址; 协议类型:表示要映射的协议地址类型。它的值为0 x 0 8 0 0 即表示I P 地址。它的值与包 含I P 数据报的以太网数据帧中的类型字段的值相同; 硬件地址长度和协议地址长度分别指出硬件地址和协议地址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对于 以太网上I P 地址的A R P 请求或应答来说,它们的值分别为6 和4 。 操作类型:1--A R P 请求)、2--A R P 应答、3--R A R P 请求、4--R A R P 应答 接下来的四个字段是发送端的硬件地址(在本例中是以太网地址)、发送端的协议地址 (I P 地址)、目的端的硬件地址和目的端的协议地址。这里有一些重复信息:在以太网 的数据帧报头中和A R P 请求数据帧中都有发送端的硬件地址。 对于一个A R P 请求来说,除目的端硬件地址外的所有其他的字段都有填充值。 T:消息类型标志位,0 为数据报文,1 为控制报文。 x:保留位。 S:Ns 和Nr 标志位,控制报文中此位必须是1。 O:Offset 标志位,为 1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