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单片机的发展及展望

单片机的发展及展望_第1页
1/16
单片机的发展及展望_第2页
2/16
单片机的发展及展望_第3页
3/16
单片机的发展及应用 单片机的发展 1970 年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后,随后就出现了单片机。美国Inter 公司在1971 年推出了4 位单片机4004;1972 年推出了雏形8位单片机8008。特别是在1976 年推出MCS-48 单片机以后的三十年中,单片机的发展和其相关的技术经历了数次的更新换代。其发展速度大约每三四年要更新一代、集成度增加一倍、功能翻一番。 尽管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以8 位单片机的推出为起点,那么,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6 年-1978 年):初级单片机阶段。以Inter 公司MCS-48为代表。这个系列的单片机内集成有 8 位CPU、I/O 接口、8 位定时器/计数器,寻址范围不大于 4K 字节,简单的中断功能,无串行接口。 第二阶段(1978 年-1982 年):单片机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推出的单片机其功能有较大的加强,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场合。这个阶段的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 I/O 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16 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集成的RAM、ROM 容量加大,寻址范围可达 64K 字节。一些单片机片内还集成了A/D 转换接口。这类单片机的典型代表有Inter 公司的MCS-51、Motorola 公司的6801 和Zilog 公司的Z8 等。 第三阶段(1982 年-1992 年):8 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 位高级单片机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尽管 8 位单片机的应用已广泛普及,但为了更好满足测控系统的嵌入式应用的要求,单片机集成的外围接口电路有了更大的扩充。这个阶段单片机的代表为8051 系列。许多半导体公司和生产厂以MCS-51 的8051 为内核,推出了满足各种嵌入式应用的多种类型和型号的单片机。其主要技术发展有: (1) 外围功能集成。满足模拟量直接输入的ADC 接口;满足伺服驱动输出的PWM;保证程序可靠运行的程序监控定时器WDT(俗称看门狗电路)。 (2) 出现了为满足串行外围扩展要求的串行扩展总线和接口,如SPI、I2C Bu s、单总线(1-Wire)等。 (3) 出现了为满足分布式系统,突出控制功能的现场总线接口,如CAN Bu s 等。 (4) 在程序存储器方面广泛使用了片内程序存储器技术,出现了片内集成EPROM、EEPROM、FlashROM 以及 MaskROM、OTPROM 等各种类型的单片机,以满足不同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的需要,也为最终取消外部程序存储器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一些公司面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发展推出了16 位的单片机,典型代表有Inter 公司的MCS-96 系列的单片机。 第四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单片机的发展及展望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