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胡百精) 无论当初抱有怎样的期待和焦虑,新世纪的开元六年都超越了人们在整个1990 年代的想像。繁荣和危机交融一体,无数忧喜悲欢下弥漫着种种不确定性。“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之中,便不得不寻求安全。”1[1]人们行动起来,努力探寻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路径。 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在一次次危机洗礼中变得“更锐利,更平静”。2[2] 过去六年中,至少有三个跨跃值得铭记:一是危机意识的普及和危机管理观念的启蒙,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同等重要;二是实践策略的拓展和职业训练的强化,各种可能、可行的方法增强了人们直面危机的勇气;三是政府重视和制度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例》及相关专项条例的出台即是标志。 当下的任务是学界和业界联合起来,于方法论层面靠近危机管理的核心,以求总结出反映普遍规律的策略范式。本文即着力探讨危机管理的基本路径之一:议题管理。在研究框架上,本文将议题管理视为一个中观话题,即同时作为一项理论假设和实践方法存在,向上关联到危机管理的基本理念,向下则可操作化为危机管理的具体行为。 一、危机、框架化环境和议题管理 所有危机应对策略,皆潜藏于危机本身。这使我们不得不回归到起点:什么是危机?过去三、四十年间,赫尔曼、罗森塔尔、巴顿、里宾杰和希斯等著名危机管理专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危机的共同属性:不确定的、紧迫的、威胁性事件。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危机显然对这一界定发起了挑战:危机是一个(或多个)事件,还是一种状态? 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到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倘若将危机归结为一个(或多个)事件,那么危机管理将被限定为事件应对和冲突调节;倘若将危机定位为一种状态,那么危机管理将被明确为状态恢复和系统重建。笔者在广东梅州矿难、吉林石化爆炸、九江地地震以及部分企业重大危机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谨慎做出如下几点判断: 1[1] 约翰•杜 威,《确定性的寻求》,第 1 页 ,上海 世纪出版 集 团 ,2 0 0 5 年 2[2] 上海 光 明乳 业公司 董 事长 王 佳 芬 在经历 “2 0 0 5 年光 明牛 奶 危机”后 的自 我总结 2 第一,危机事件不等同于危机。危机的发生是组织的构成要素、运作规则和发展环境由常态异化,进而裂变为威胁性系统的过程。在危机中,组织遭遇的挑战不单纯是一个(或多个)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到内部与外部多重利害冲突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