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OM EFFICIENCY:Sy nthetic Methods Shou ld Be Designed To Max imise The Incorporation Of All Materials Used In The Process Into The Final Produ ct 第二章 原子经济性 设计使用能最大限度地将反应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物料全部转化为产物的合成方法 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 )是由美国化学家 Barry M Trost 于 1991 年提出, 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原子应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物中的原子;也就是要在提高化学反应转化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副产物。Trost 教授还提出了一个合成效率的概念,指出合成效率应当成为今后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并提出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选择性,包括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等;另一个方面就是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和试剂分子中究竟有多少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分子。 目前合成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及提高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 1 反应转化率、反应收率、反应选择性和原子利用率之概念 (1)原子利用率(atom efficiency ,AE):目标产物原子占所有产物原子中的百分数。即: 原子利用率% =目标产物分子量所有产物分子量X100% 其中,所有产物分子量的总和=目标产物的分子量+副产物的分子量。 例 1 试计算如下中和反应生成盐的原子利用率。 NaOH + HClNaCl+H2O 解:氯化钠的分子量为 58.5,水的分子量为 18,氢氧化钠的分子量为 40,盐酸的分子量为36.5,所以,根据原子利用率的定义可得: 该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原子利用率 = 58.5÷(58.5+18)×100% = 76.5% 该原子利用率也可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按反应物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分子量依下式计算: 原子利用率 = 58.5÷(40+36.5)×100% = 76.5% 两种算法的答案完全一致。 原子利用率实际上是比较化学反应中目标产物分子中的原子数与反应原料分子的原子数的相对比值大小的一个参数,在计算时,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原子数值都是以其原子量代入计算的。 由于不少反应中副产物难以确定,副产物分子量很难求得,因而原子利用率不易直接按各种产物的分子量计算求得。这时可以利用质量作用定律计算出一个与之相同的数,即原子经济百分数: 原子经济百分数 %=生成产物的原子所有反应物原子X100% 原子利用率与原子经济百分数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表述。 如例1 计算结果也完全相同。 例2 试计算如下实验室制氢的置换反应的原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