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发展经济学: 就是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在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论、战略、政策和实践。简言之,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狭义) 广义:研究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包括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是一般规律。 2、发展经济学繁荣期 20世纪 40年代末至 60年代中期 (1)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钱?市场?) (2)认为投入三要素中资本的多寡及其形成的快慢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计划配置(3)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即:发展进口替代性产业。(市场) 3、发展经济学的调整期 60年代中期以后至 80年代初 发展战略为“重视市场机制”、“对外开放”、“自由贸易”。 4、发展经济学的深化期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5、为什么说发展问题很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生产力水品低下。如何让本国的经济和社会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从而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上的主要目标。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完成工业化这个目标,与世界富国的差距反而有了进拉大的趋势——南北差距拉大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上的进展缓慢,带来负面效果:从国内讲,民族自信心受打击,使本国人在物质和上的需求难以满足,从而在政治稳定上带来不可测因素;从国际上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这是对世界长期的稳定和发展也构成了不利的因素。 6、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的启迪 1、二元结构理论。 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部门,一个是先进的、现代的工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劳动城市转移受阻,工业扩张就会减缓甚至停滞。 2、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发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本身就是发展的目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舒尔茨指出,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不进行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就转变为现代农业。 3、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过大的资源耗费使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直都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第二章 1、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于1990年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一种指标体系。该指数有三个指标构成:寿教育程度、生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