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doc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doc_第1页
1/13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doc_第2页
2/13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doc_第3页
3/13
第 1 页 共 13 页 20 × 20 = 400 各种氨基酸生产的主要工艺 一 谷氨酸的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1 等电离交工艺(将谷氨酸发酵液降温并用硫酸调 PH 值至谷氨酸等电点(pH3.0- 3.2),温度降到 10 摄氏度以下沉淀,离心分离谷氨酸) 1.1 其主要用到的设备:发酵罐 离心机 2 连续等电工艺(将谷氨酸发 酵液适当浓缩后控制 40℃左右,连续加入有晶种的等电罐中,同时加入硫酸, 控制等电罐中 PH值维持在 3.2 左右,温度 40℃进行结晶) 2.1 其主要用到的设备:发酵罐 结晶锅 等电罐 等电离交工艺与连续等电工艺的比较: 连续等电工艺的工艺方法废水量相对等电离交工艺的较少,但谷氨酸提取率及产品质量较差。 二 甘氨酸的主要生产工艺如下: 1 氯乙酸氨解法(以氯乙酸为原料,在催化剂乌洛托品存在下与氨水反应所得) 1.1 主要设备:分离机 结晶锅 2 施特雷克法(以甲醛、氰化钠、氯化铵为原料反应,在硫酸存在下醇解,然后与氢氧化钡一起加水分解而得甘氨酸产品) 2.1 主要设备:结晶锅 发酵罐 过滤器 3 氢氰法 3.1 主要设备: 干燥机 结晶锅 第 2 页 共 13 页 20 × 20 = 400 4 生物合成法(20世纪 80年代后期,将好氧土壤杆菌属、短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等微生物菌属加入到含有碳源、氮源及无机营养液的介质中进行培植,然后将该类菌种在 25~ 45℃,pH 值在 4~9 的情况下,使乙醇胺转化为甘氨酸,用浓缩中和离子交换处理得到甘氨酸。20世纪 90年代将培养的假细胞菌属,酪蛋白菌属、产碱杆菌属等菌属以 0.5%(质量分数,干重)加入到 含甘氨酸胺基质中,在 30℃、pH 值 7.9~8.1 情况下,反应 45h,几乎所有的甘氨酸胺水解生成甘氨酸) 4.1 主要设备:培养基 发酵罐 5 各种生产工艺的比较: 5.1 氯乙酸氨解法的优缺点:产率 70%,优点是原料易得,合成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易操作,基本无公害。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副产氯化铵等无机盐类物质难以除去, 产品质量差,精制成本高,作为催化剂的乌洛托品难以回收循环使用,造成原料的极大浪费,使生产成本增加。 5.2 施特雷克法的优缺点:优点是易于精制,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缺点是原料氰化钠为剧毒物,反应的脱盐操作较复杂,操作条件比较苛刻。 5.3 氢氰法的优点:是该工艺由于反应步骤少,因此工艺过程缩短,操作步骤简化,产率达 73% 成品达 95%.,生产成本低。无三废处理,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doc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