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设备报废处置管理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从加强设备报废处置管理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当前企业中设备报废处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设备报废处置的鉴定人员要求、评估处置流程、全寿命周期管理以及监督奖惩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设备管理;报废处置;存在问题;对策建议企业的设备管理是从可研投资、采购验收、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到报废处置的全寿命周期,设备报废处置作为最后一环,是重要环节却经常被忽视。近年面对行业“寒冬期”,企业设备投资锐减,设备老化,新度系数较低,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做好设备报废鉴定、审批和处置的每一道程序,保证企业设备安全,避免资产的流失浪费,显得尤为重要。1设备报废处置的相关要求(1)设备报废处置的条件。对于报废设备需要做好技术鉴定,真正落实设备情况,从技术角度参考工信部下发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做好老旧设备和高耗能落后设备梳理淘汰。同时考虑内部和外部环境,达到报废设备条件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使用年限已满,丧失使用效能,无修复价值;因生产条件改变,丧失原有使用价值;使用年限未满,但缺乏配件无法修复使用;毁损后无修复使用价值;经论证,大修后技术性能仍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或虽然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更新更经济合理;技术落后,不符合相关安全、环保、节能要求;机动车辆、工程船舶符合国家有关报废规定;国家或地方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设备。(2)设备报废处置的原则。在报废过程中也要秉承多条原则:坚持使用年限、技术性能与业务环境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设备报废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满足生产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及时报废高耗低效设备的原则。2当前设备报废处置中存在的问题(1)设备报废技术鉴定流于形式。企业内对于设备报废技第1页共4页术鉴定不够重视,不能充分调动专家,部分鉴定人员从事设备技术管理或相关专业工作经验较少,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给出精准的分析和数据支持。对于大型设备无法做到设备后评价,同时缺少深入分析和责任追溯;对于已到报废年限设备,没有差异化分析,例如电子设备,没有物尽其用的使用,而是一到报废年限就一刀斩的提交报废申请。(2)海外设备报废处置疏于管理。海外设备多数采用永久进口,后期盘活困难,当地处置涉及文化、法律、资源限制,难度较大。同时海外项目管理缺少装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相关专家,技术鉴定、评估处置缺乏专业化和标准化。整体海外设备管理容易脱离管控,无法做好设备报废鉴定和评估处置,同时设备丢失、损坏现象比比皆是,造成设备极大的浪费。(3)设备报废处置时效性不及时。设备报废需要经过严格的技术鉴定,层层审批,最终批复。批复报废的设备,往往不能及时完成后续处置,报废后再启用或长期滞留,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设备的实物管理和财务管理通常是不同的部门,在设备报废鉴定、设备处置、账款回收过程中,会涉及到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2个部门,互相之间的账务是否相符,是否同步更新也是一个问题。(4)设备报废处置中的廉洁风险。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常规设备达到报废年限,通常有3%残值,每年的设备报废数量众多,整体价值不低,在拍卖招投标和资金回收上,存在无资质拍卖处置,具有很大的廉洁操作隐患。3对于设备报废处置的对策建议(1)完善设备报废处置体制机制。①遵守资产运营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严格按照内控程序履行审批手续,规范资产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②通过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约束报废处置流程,完善设备报废技术鉴定管理规定,细化相关申请表格和方案模板,对于制度、标准和尺度建设逐渐规范统一,进一步促进了设备科学管理与规范操作。③重点项目和海外分公司设立设备管理岗位,统一归口管控,落实海外设备管理职责。(2)明确报废鉴定人员资质责任。①参加设备报废鉴定的人员需要熟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具有5年以上从事设备技术管理或相第2页共4页关专业工作经验,原则上具有相应专业中级职称及以上任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