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开场白。 “人生而平等”这个观点影响了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西方很多基本价值观都基于此,依赖于此。教育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而封建旧教育却是扭曲人性的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由此,卢梭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卢梭的平等思想在推动历史进步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起着鼓舞作用。没有这句话,所谓的西方文明,现代文明,就是个肥皂泡,一句空谈,一个纯粹的谬论。然而人生真的生而自由吗?自由真的可以在人生价值之中实现吗? “人生有梦,为梦想而生,那才是一个自由的人”。这是我的人生观点。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画廊。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于他的心灵。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实现人生价值更是人生自由的一种追求。 “人生而自由吗?”真的生而自由嘛?人在“自由”之中 但是在我看来这里的"自由"显然是指人的属性,而人的属性有意识的和行为的两方面,那么,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明确,无论人是否生而自由,这其中的自由是指“自由的意愿”?还是指“自由的行为”?我可以说,不光是人,就所有动物来看,如果从“自由的意愿”看,当然是生而就有。但从现实行为看,(相对那些自由的愿望而言)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这是从精神意识和现实行为这不同层面看问题时的结论。另一方面就是“人生而自由吗?”这个判断的判断标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比如,我自由与否的问题,是凭我自己的感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