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固定节段神经电生理及其神经生物学变化的初步讨论的开题报告标题: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固定节段神经电生理及其神经生物学变化的初步讨论摘要:椎骨错缝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病变,但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其神经生物学机制。本讨论旨在建立椎骨错缝大鼠模型,通过固定节段神经电生理测量及神经生物学指标评估,初步探究椎骨错缝对神经元和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选用 40 只成年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椎骨错缝组和对比组。椎骨错缝组大鼠在 L4、L5 椎体之间制作椎骨错缝,对比组大鼠则进行假手术。术后 2 周,采纳神经电生理测量仪测定 L4、L5节段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采集脊髓组织,进行 HE 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神经元数量和髓鞘形成情况。结果:术后 2 周,椎骨错缝组大鼠的 L4、L5 节段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对比组大鼠显著降低。HE 染色显示椎骨错缝组大鼠的L4、L5 节段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椎骨错缝组大鼠的 L4、L5 节段神经髓鞘形成不完整。结论:椎骨错缝大鼠模型成功建立,椎骨错缝对神经元数量和髓鞘形成有影响,L4、L5 节段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本讨论初步揭示了椎骨错缝对神经生物学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讨论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