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作业设计一、作业内容《节日民俗》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描述如下:元宵节观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这些节日民俗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统。同学们,你对哪些节日民俗感兴趣呢?你可以和同学一起做一番研究。你可以采访周围的长辈,可以阅读有关书籍,可以上网去查找有关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搜集搜集春联,猜一猜灯谜,编一编中国结……二、设计目标:1、知道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哪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民俗进行研究。2、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了解民俗的由来及传说。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三、作业设计:(一)搜集与整理资料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处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她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一起走进她吧!小组讨论中华民族的节日都有哪些?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等。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日,分小组研究节日的时间、由来(或传说)、习俗、图片、有关诗句等资料。【设计意图】: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有一个事实是大家不得不面对的。那就是传统节日正在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大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忽视了本国文化。为此,我们安排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感受祖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操作说明】:1、完成时间:三天2、完成方式:将班级学生对应“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节日分为七组,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或网上查找等方法搜集资料。3、作业呈现方式:小组合力完成表格,课堂与大家共分享。(二)成果分享1、各小组内合作完成“研究成果卡”的填写。表格如下:节日时间来源习俗诗句图片2、各小组之间开展“研究成果卡”的交流与分享。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交流后的感受。【设计意图】:《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生生之间的合作。因此,本阶段作业注重学生共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力图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交流。【操作说明】:1、完成时间:一周2、完成方式: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选择重要的信息进行整理生生合作完成本组的交流分享卡,合力介绍给全班同学。3、作业呈现方式:利用这一周的队会时间与同学们分享并交流。(三)自主设计随着国家关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措施的密集出台,国人对传统节日也愈加喜爱和重视。但如此多的传统节日,却都没有能够体现其核心意义的主题形象标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你能够为这些节日设计形象标识吗?自主填写“传统节日设计说明卡”。节日端午节形象标识设计原因【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潜能。【操作说明】:1、完成时间:两天2、作业呈现方式:可手写或打印,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欣赏。(四)活动评价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请学生如实填写活动调查表。语文综合性学习《节日民俗》活动调查表学校:班级:姓名:1、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2、你和小组的小伙伴合作愉快吗?3、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搜集资料的方法?4、你喜欢祖国的传统文化吗?5、你愿意继续探究传统文化并将她发扬光大吗?6、你能为我们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下一步的开展提点什么建议?【设计意图】:以尊重学生兴趣为前提,充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操作说明】: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由孩子们的意见为前提,完善方案,使下次活动更有成效!研究成果卡设计者:四(2)班第三小组节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