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做一片美的叶子》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提高理解词句的能力。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4.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四.教学过程:(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4.板书激趣:做一片美的叶子(二)、初读课文。1.配乐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形态各异:文中指叶子的形状各不一样。飘零:(花、叶等)坠落,飘落。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输送:运送,供给。茁壮:强壮,健壮。奉献:献给。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四)、感知全文。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五)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五.板书设计:4、做一片美的叶子叶子很美—→我们要做美的叶子六.课后反思:1.《做一片美的叶子》文质兼美,简约洗练,诗一般的语言极具启发性。这样的文章,切忌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教学时应从整体入手,在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诗意在课堂上生成、涌动、回荡。2.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同时为理解文中的叶子“形态各异”做好铺垫。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二.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三.教学准备: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激趣入题1、听写生字:形态各异奉献位置输送2、读句、读文。3、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下课,老师与你们一同在校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4、板书课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二)、细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