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资增幅测算方法由于影响工资集体协商的因素较多,而且经常处于变动之中,工会在每年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前,必须根据本企业实际生产情况,选择不同的角度,根据现有的资料,采取多种形式的工资测算方法,对工资集体谈判的内容进行测算、比较,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谈判依据、确定谈判目标,制定详细的工资集体谈判计划,确保集体谈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介绍常用的 10 种工资增幅的测算方法,我们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甚至联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1、劳动分配率法劳动分配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占同期工业增加值总额的比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在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其劳动分配率应相对稳定,职工工资总额与人工成本总额之比也基本稳定。为了简化计算,一般把上年或企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年份作为基期,按照企业新增工业增加值的多少和基期劳动分配率指标,确定当期工资集体谈判增资目标,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基期职工工资总额工资增加额二 X 当期工业增加值增长额基期工业增加值总额例如:某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比较稳定,2006 年工业增加值总额为 3000 万元,职工工资总额 360 万元(劳动分配率为 122%)。在 2007 年度,企业方确定的年度生产目标为工业增加值总额达到 3600 万元,工会在制定工资集体谈判增资目标时,就可以将增值目标确定为:3600000 元工资增加额二 X6000000=720000 元30000000这种工资测算方式适用于企业利润增幅不大但产品产量、销售收入等有所增长的企业。2、劳动效率法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部分原因是由于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劳动效率法就是用一定的系数测算职工劳动效率的提高,从而测算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数的方法。我们可以综合分析职工通过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作的贡献,来谈判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的幅度。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目标=基期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X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X 浮动系数浮动系数为职工活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例如:某外商投资企业,随着采用新的生产工艺、采取培训提高职工劳动技能,2006 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较 2005 年增长了 35%,经分析,职工活劳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占 40%。2006 年职工工资总额 180 万元,年人均工资水平 12000 元。工会在制定工资谈判目标时就可以将职工工资水平提高目标(工资总额增长目3标)确定为;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总额增长)提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