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二氧化碳制冷及其在冷冻冷藏上的应用

二氧化碳制冷及其在冷冻冷藏上的应用_第1页
1/3
二氧化碳制冷及其在冷冻冷藏上的应用_第2页
2/3
二氧化碳制冷及其在冷冻冷藏上的应用_第3页
3/3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郝敬熙 唐建国 江苏天缘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市)摘要:本文在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作制冷的进展历史,CO2的三种制冷循环及其与其他制冷剂的优缺点进行介绍之后,着重就 NH3/CO2覆叠式制冷的几种流程,及其在冷冻、冷藏上的应用做了了重点叙述。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氨 氟利昂 覆叠式制冷 压焓图 制冷循环前 言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部分省市的涉氨制冷企业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氨(NH3)泄露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业界部分人士谈“氨”色变,甚至有将“氨”妖魔化的倾向。从而产生了用其他制冷剂替代氨的诉求,因此,二氧化碳制冷再次被人提起,并在部分企业付诸使用。 由于 CO2以其良好的环保特性、优良的传热特性和相当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等优点,前国际制冷学会主席洛伦森()先生认为二氧化碳是无可取代的制冷工质,并提出跨临界循环理论,指出其可望在汽车空调和热泵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的主张得到众多学者的大力支持,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 CO2制冷工质的再开发与讨论热潮。本文拟就 CO2 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冷特性,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进展历程及其应用,作以综合地阐述。一、二氧化碳(CO2/R744)制冷的进展过程与再次兴起二氧化碳制冷剂应用于压缩制冷,最初是由美国人特维宁(A.Twining)在 1850 年提出的,并获得英国专利。1869 年,美国人撒迪厄斯(Thaddeus S.C.Lowe)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制造了一台制冰机,由此拉开了应用二氧化碳制冷之序幕。1930 年,80%的船舶采纳二氧化碳制冷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但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与材料基础的限制,在高压下防止泄漏很难做到,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并没有进一步开发运用。特别是 1931 年以 R12为代表的 CFCs(氯氟烃)制冷剂一经开发,便以其无毒、不可燃、不爆炸、无刺激性、适中的压力和较高的制冷效率,很快取代了二氧化碳在制冷剂方面的位置,迎来“氟利昂时代”。后来发现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CO2反过来又要替代氟利昂。其进展的历程如上图所示。 这一轮改用二氧化碳制冷初衷, 首先是为了替代氟利昂制冷剂。根据 1987 年蒙特利尔协议和 1997 年京都议定书,由于氟利昂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将其列入淘汰或过渡性淘汰的品种—见上图。CFCS(如 R12)我国已于 2024 年停止生产;HCFCs(如 R22)在欧美也已停止使用,虽然规定进展中国家可以延长到 2030 年,但已开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二氧化碳制冷及其在冷冻冷藏上的应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