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图式理论看《时震》中译本的后现代审美再现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题目:从图式理论看《时震》中译本的后现代审美再现1. 讨论的背景和意义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展,中国文学作品出版与翻译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审美的讨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后现代审美理论的兴起,为我们理解和分析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后现代审美元素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工具。 《时震》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曾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发行,其中英文译本《To Live》以其精准的语言和深化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如何探究《时震》中译本的后现代审美再现,并挖掘其中存在的后现代审美图式,对于深化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进展趋势,以及将其推向国际文化沟通舞台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2. 讨论的方法与步骤2.1 理论框架本文选取图式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揭示中译本中存在的后现代审美图式。图式理论是后现代文学批判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强调文本中图式的多重性和动态性。通过讨论文本中的图式,并进一步分析图式与文本中意象之间的联系,可以更深化地理解后现代文学中的审美取向和意义。2.2 讨论步骤首先,对《时震》中英文译本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比较,掌握其主要内容和语言特征。其次,筛选出文本中存在的后现代审美图式,并分析其特点和意义。最后,通过对图式和文本中意象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化的讨论,揭示图式对于文本意义的涵盖和推动作用。3. 可行性分析本次选题的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3.1 文本可获得《时震》中文和英文译本均已公开发行,文献的猎取便利,对该作品的讨论和对比分析可以进行深化细致。3.2 理论框架成熟图式理论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分析工具,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讨论对象既可是文学作品,也可是其他类型的文本。因此,通过图式理论的应用,可以深化挖掘文本的信息和意义。4. 讨论预期成果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次讨论的预期成果为:4.1 揭示后现代审美图式在中译本中的存在及其特点;4.2 分析图式与文本中意象之间的关联,深化挖掘文本意义;4.3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美进展趋势提供有益的思路和讨论方法。5. 总结通过对《时震》中译本的后现代审美再现的讨论,可以深化了解中国当代文学中后现代审美元素和图式的应用情况,为学术讨论和文化沟通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