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内容摘要: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对江南古镇的保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从环境容量,水体以及街巷格局和建筑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生态学 江南古镇 保护 环境容量 水体 街巷格局 建筑形式概述 中国经济的迅猛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对于城镇而言,江南地区传统水乡的城镇形态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遭到了破坏,水乡风貌和人文特色正一步步走向衰亡。对于江南古镇的历史保护讨论,专家学者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尝试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古镇环境容量说到保护,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单栋建筑的细部处理,或者是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抑或是街巷空间尺度的保持以及“修旧如旧,以新补新”的基本原则等等。这些问题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认为,首先应当对整个城镇,乃至区域的环境容量做出准确的分析和推断,并以此为依据来指导具体的保护工作。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的话题十分热门,但是很多讨论却往往专注于城市本身而没有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就导致了一个致命的缺陷。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平衡就是某个主体与环境的综合协调。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只有能量收支达到平衡状态才可能维持稳定并得到进展,否则它必定要走向消亡。就单单一个古镇或者是城市而言,其本身是不可能做到能量收支平衡的,只有将古镇周围的自然环境一同纳入讨论范围,经过定量的能量计算,并实行相应的措施,才可能达到生态平衡。Franco Archibugi 曾提出“在解决城市和区域环境问题时,假如首先不是解决一些标准和方法论问题,而是先考虑实行技术手段,那么将是对资源和精力的极大浪费。” 1对于江南古镇的保护而言,首先要对它的进展规模进行控制。生态学中有“生态幅”的概念,每种生物对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称生态幅。只有在生态幅的范围之内,生物才能良好的生长,对于古镇而言,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人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古镇进展的生态因子之一)。对于古镇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以游客为主)我认为应当给予明确的规定和有效的控制。对于常住人口,假如数量太少,将会使古镇因缺乏人文气息而变为一座空城,而假如人口太多,必定会导致镇内居住条件恶劣,使镇内居民无法忍受。相对而言,对流动人口的限制的难度要比限制常住人口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