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 开端计划:美国自1965 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又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 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及所面临的不同的发展任务。 4 发育:是指个体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儿的发育、生理的发育等。 5 社区学前教育: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 注意转移:是根据观察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7 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8 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9 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 敏感期: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1 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 危机期:指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13 游戏: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地活动。 14 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15 幼儿体育: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6“幼态延续”:社会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大意是指动物的后代出生后受其父母的“监护”和养育,直至其独立谋生或自食其力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人类的幼太延续指在某些方面,个体成熟后仍然保持幼体性状的现象。 17 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18 性别角色: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和。 19 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