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考前心理及其调适在每年的毕业考试中,都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成绩优异,金榜题名,而原来被老师寄予了厚望的所谓的尖子生却成绩平平,甚至名落孙山,令人匪夷所思。许多人把这种逆转现象归结为学生的失误或者超水平发挥,是一种偶然现象。事实上,任何偶然之中一定包含着必然。常言说:“赢在心态”,同等条件下,考生应试心态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成绩的优劣。如果说学生的知识水平是考试的硬件的话,那么学生考试的心态稳定,心理平衡与轻松则是取得理想成绩的软件。一个跳高运动员,务必让自己在起跳之前“心”先过杆,考试也一样,大考之前,让“心”先成功。随着 2017年考试季的临近,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教师及家长们应了解一些关于学生的考前心理特点,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前心理疏导,让考生有适度的心理抗压能力,克服心理焦虑,以阳光心态面对考试。本期,我们一起来谈谈学生的考前心理及其调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学生考前的三种常见心理在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定律:随着考试焦虑水平的增加,个体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随之增强,会对学习、考试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当考试焦虑水平为中等时,学习、考试效率最高;而过强的焦虑对学习、考试会产生阻碍作用。学生们都想考出好的成绩,但许多本来学习很好的学生在考试前或考试中由于种种心理原因,使自己的真实水平没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导致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常见的考前心理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种:1.轻松自负型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往往都出现在成绩较好的尖子生身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一直处于一种优秀的地位,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优越感。再加上准备较充分,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没有疑点和遗漏。轻松自信对于一个考生的正常发挥非常重要,但过度地轻松并且由自信发展成为自负的话,就容易引发一种骄傲的情绪,于是会产生一种“金榜题名,非我莫属”的心理。按说这也是一种较好的心理状态,至少不会在考试中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可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在考试过程中,由于过于轻松与自负,思考问题的深度与认真程度会有所折扣,尤其是遇到试题较简单的情况更容易因轻视而失分。所以,好学生考前过于轻松实际上间接地表明了轻视,会使他们完全丧失优势,甚至处于一种劣势,反而不及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发挥出色,甚至名落孙山。针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调适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提醒他们谦虚务实、保持理智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