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6 0 学分:3 编写人:吴文盛 二零零七年六月 2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及其规律的科学。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了解宏观经济学课程的理论体系,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具有运用各种图形工具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3、课程适用专业和年级:经济类本科各专业,二年级学生 4、课程的总学时要求: 本大纲按总学时数 60 编制,授课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特点进行删减。 5、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要求以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作为先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总学时 讲授 习题 1 导 论 2 2 2 国民收入核算 4 4 3 消费与储蓄理论 2 2 4 投资与货币理论 4 4 5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4 4 6 扩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IS-LM模型 4 4 7 国民收入决定的 AD-AS模型 4 4 8 失业理论 4 4 9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 6 6 10 经济周期理论 2 2 11 经济增长理论 6 6 3 12 宏观经济政策 6 6 13 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IS-LM-BP 模型 6 6 14 宏观经济学流派 4 4 三、授课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 论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和方法;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正确区分名义 GDP 和实际 GDP的含义。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