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国际比较 严启发 中央确定2005年为“改革年”。国务院最近明确,2005年政策性银行改革的任务是“研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定位,择机出台政策性银行条例”。为落实国务院部署,促进我国政策性银行职能和定位研究,本文拟从理论基础、宗旨性质、运行模式、资本结构、业务范围、税收优惠、管理监督等方面,对世界主要官方出口信用机构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理论基础 自英国1919年设立出口信贷担保局以来,世界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已走过了86年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设立了80多家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兴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其蓬勃发展有客观必然性。其理论依据包括: (1)“市场失灵”理论。该理论认为,官方出口信用机构是国家积极干预和调控经济的产物。与其他经济领域一样,金融领域也存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配臵资源的“灰色区域”,存在不少“市场失灵”的地方。如一些期限长、风险大、经济效益不确定的出口信贷项目,虽然社会效益很好,但商业性金融机构仍不愿涉足,导致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出口产业或领域缺乏金融支持,宏观资源低效配臵。而通过官方出口信用机构,以政策性 2 金融手段来引导资金流向,填补商业性金融留下的空缺,优化资源配臵,便成为各国政府借助“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失灵的重要选择。 (2)“竞争工具”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国际市场对一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这一背景下,官方出口信用机构成为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工具。如美国上世纪 30年代初成立进出口银行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国际市场,应对经济萧条。随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成立进出口银行之类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并竞相提供条件优惠的出口信贷和其他融资便利,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功能逐渐转变为对抗外国同类机构的竞争。因为当一国设立出口信用机构之后,该国企业由于获得了相对有利的融资条件,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易于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另一国家惟有设立官方出口信用机构,提供相同的融资条件,该国企业才能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美国国会 1971年就明确提出“为帮助美国出口商与其他受本国政府支持的出口商竞争,提供与其他国家政府出口融资利率和其他条件相匹配的支持”是美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