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对 屈 原 的 社 会 评 价 ( 一 ) 前 人 评 价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 屈 原 是 一 位 深 受 广 泛 推 崇 的 伟 大 作 家 。 两 千 多 年 来 , 人 们 对 屈 原 无 端 受到 谗 邪 小 人 的 中 伤 和 昏 庸 的 楚 怀 王 的 放 逐 深 表 同 情 。 屈 原 在 流 放 过 程 中 , 又 目 睹 了 楚 国 的 危难 和 “ 民 生 之 多 艰 ” , 因 而 , 带 着 满 腔 的 愤 懑 投 汨 罗 江 自 杀 。 刘 向 所 编 的 《 楚 辞 》 中 收 入 的 《 九 辩 》 , 王 逸 认 为 是 屈 原 弟 子 宋 玉 “ 悯 其 师 忠 而 放 逐 ”之 作 。 他 还 认 为 , 宋 玉 怜 屈 原 “ 忠 而 斥 弃 , 愁 满 山 泽 , 魂 魄 放 失 , 厥 命 将 落 , 故 作 《 招 魂 》欲 以 复其 精神, 延其 年 寿” 。 宋 玉 甚至幻想怀 王 看到 《 招 魂 》 之 后, 会 觉悟起来 召回屈 原 。请看这个宋 玉 岂不是 古今少见的 尊师 典范?真不理解历 史 学家 郭沫若先生 何以 要在 话剧《 屈原 》 剧本中 把宋 玉 丑化为 屈 原 的 叛徒。 至于《 卜居》 和 《 渔父》 , 我认 为 也是 屈 原 的 后学悼念屈 原 之 作 。 汉武帝是 汉代第一 个热爱屈 原 作 品的 皇帝。 而 所 作 赋达8 2 篇之 多 的 淮南王 刘 安, 则是对 《 离骚》 作 了 很高评 价 的 第一 位 文学理论家 。 刘 安称《 离骚》 兼有《 国 风》 、 《 小 雅》 之长, 它体现了 屈 原 “ 浮游尘埃之 外” 的 人 格风范, 可“ 与日月争光” 。 其 后, 司马迁为 屈 原作 传, 不仅照录了 刘 安的 这些警句, 还 进一 步把《 离骚》 和 孔子 删定《 春秋》 相提并论。 他盛称前 者“ 其 文约, 其 辞 微, 其 志洁, 其 行廉……” , 是 屈 原 伟 大 完满 人 格的 写照。 可见,司马迁乃是 非常崇 拜屈 原 的 人 。 但是 , 后汉的 历 史 学家 班固却不尽以 司马迁对 屈 原 之 评 赞为 然。 他 对 屈 原 及《 离骚》 的思想倾向 是 有褒有贬的 , 甚至是 以 贬为 主的 。 班固批评 时, 有意避开了 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