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运检数字化班组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现状“十三五”以来,XX 公司深化智能运检体系建设,推进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升电网全息感知能力、灵活控制能力,为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信息化方面,建设并应用 PMS2.0、供电服务指挥系统、智能运检管控等信息系统,全面部署电网资源业务中台,实现了以设备为中心的大数据融合分析。在物联网方面,依托标准传感网和“云边协同”架构,打造面向基层业务需求的开放式物联网应用体系,推进智慧变电站(换流站)、智慧线路试点示范建设,建设配电物联网示范区,研发推广智能融合终端,实现 60 类生产设备实物“ID”源头赋码。在智能运检方面,推广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应用变电(换流)机器人开展红外普测、表计抄录、特殊巡视等工作,实现与人工巡视互补;采用激光炮、无人机开展异物清理,采用机器人开展导地线修补、绝缘子零值检测,实现部分作业场景机器代人。在人工智能方面,推广输电线路智能监拍、无人机巡视图像人工智能识别、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变压器(电抗器)缺陷与故障声纹识别,试点应用主设备技术标准知识库,累计缺陷样本 100 万余张,图像识别准确率 70%以上,为人工智能辅助设备管理奠定坚实了基础。在智能设备方面,融合状态感知、“一键顺控”、智能联动、数字化仪表等技术,组织变压器、断路器、电缆、开关柜等 10 余类智能设备研发试点,提高开关设备的自检、自测、自2校能力,初步实现主设备关键状态参量全面采集、实时监测。通过多年生产信息化建设,专业管理方面,收集了设备基础运行、作业、环境、价值等信息,支撑了运检专业的分析决策;业务应用方面,现场大多停留在系统场景式应用、数据离散型采集、作业书面式管理,一线班组应用“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班组数字化程度低。一是业务尚未全流程贯通,专业协同有待加强。竣工验收、计划、巡检、抢修、两票等业务环节存在多系统流转,建设、调控、营销等专业协同机制不完备,造成数据多次录入、重复核对。二是移动作业覆盖率低,现场业务无法实时管控。受移动作业统一开发和内外网交互等因素制约,移动应用以巡检、低压抢修等业务为主,两票、修试等作业仍采用书面填写、系统补录,数据采集、过程实施、现场管控无法在线办理。三是状态感知不充分,信息应用范围不全面。现场感知仍以传统的在线监测技术为主,统一的物联网通信协议和规约未在现场全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