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命题的分析与理解 说到命题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试题做练习,单元结束后我们要命题对学生进行检测。这样操作可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改善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练习与测试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学生解决会不会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教师设计的各种练习来进行的。优化练习设计、命好习题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优化练习、做好命题设计,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很多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命题只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关注不够;命题设计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等。学习命题在新课改实验中起着教学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优化命题,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又能检测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成为激励学生在今后继续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呢?这是课改与命题历史背景下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同仁们谈谈自己对于小学数学命题工作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下面我就以教研室韩主任出的期末命题为例,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一是关于数学试卷的命题原则;二是关于数学试卷的命题方法;三是关于命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数学试卷的命题原则。 ①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的原则 《课标》提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试卷传递给学生的应该是:试卷是一份期盼的人文关怀,消除学生紧张和恐慌的心理的答卷,使孩子们感到题目既有趣,又轻松,缩短学生与试卷之间的距离,把测试变成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设计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因此编制试卷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消除他们对测试的恐惧心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比如把试卷命名为“数学游乐园”,将呆板枯燥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解决问题的名称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动脑筋填一填,比比谁最棒”“动动脑筋,考虑好了再选择”“考考你的计算能力,你可要细心了”“仔细观察,再动手做一做”“解决下面问题,相信自己会解决的很出色”等。结尾用提醒、激励的的语言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