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范文

2024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1页
1/5
2024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2页
2/5
2024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范文_第3页
3/5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范文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1 我们总是在人生的天平上将生命与其他物质衡量,那一头盛的或是亲情友情,或是家国百姓,而伏生用一生装满的是一部《尚书》。 假如没有这段故事,我或许从来不会对这本既著名又陌生的典籍生发兴趣,而是将这枯涩难懂的文字拒之门外,而现在字字看来都是血,也不经意发现伏生与他所护的《尚书》竟有如此多的相似相通之处。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禹贡》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置生死于度外,开拓新道路选定新方向,不畏困难,何惧浪涌的形象也像极了伏生。流离于异乡,挟藏书漂泊,一路上穿越炮火,一路上捱寒受饿,爱子以死相搏,娇妻病亡于困厄,但护书的信念就像火把,比炮火耀眼,比刀剑锐利,使他也将生死不顾。像姒禹一样,他也开拓了新的道路,讲解《尚书》,将大半生倾注,在炮火后矗立起崭新的桃源,使圣人先贤的姿态重新跃动,哪怕年事已高,哪怕文章难懂,你独乘一舟,漂泊于《尚书》之流,疏浚“壶口”,“安定九州”,让文明之河蜿蜿静流,培育一代代人,塑成一代代魂。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牧誓》中武王不顾雷鸣雨打,救生民于水火之中。除旧立新,上鉴古人之道,下启汉景之盛,只不过伏生的刀戈化为毛笔,伏生的解救在于思想。承继先贤治国之道与思想之精萃,传与世人,造福黎民,灌溉秦王焚书后贫瘠的思想,让人们重新找到身处何方,志在何处,国家何去何从。你披甲戴盔,向着愚昧与黑暗思想的禁锢刀剑相加,守拙静谧的精神家园,行天道,传圣贤之言,亲黎民,解疑难万千。我很难想象是什么力量,让伏生倾其一生去传承去保护《尚书》。我想单单是对文字的热爱已无法解释,这更像是一种信仰,或者说是一种期待,信仰圣贤之道,期待明日可得。武王伐纣周朝伊始,伏生讲学,开辟的是思想新纪元。 故事落幕,很多人情不自禁地落泪,也许感动我们的不是一本叫《尚书》的典籍,也不是一名叫“伏生”的老者,而是他们,是伏生与《尚书》之间已难以割裂的关系。“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无伏生,亦不明其意”通俗点讲,伏生已经成为《尚书》的一部分,《尚书》是他生命的全部,他给《尚书》以新的生命。 或许,这也是伏生毕生的愿望——活成《尚书》的样子,置生死于度外,救黎民于水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用一生践行。我想,当他日薄西山,也从不后悔在天平的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范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