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同步练习题(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问题解决导学方案)自读导引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棘()门彀()弓弩驱()驰按辔()徐行介胄()之士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qí)曰B.军士吏被(pī)甲,锐兵刃C.彀弓弩(nǔ)D.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yé)3.下面加点的字都是通假字,请解释。(1)军士吏被甲“被”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2)改容式车“式”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3)可得而犯邪“邪”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__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匈奴大入边()(2)彀弓弩,持满()(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2)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文章是如何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课文说明。4.根据文意,概括周亚夫和汉文帝的品质。(1)周亚夫:(2)汉文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孙子将女兵司马迁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简介孙子其人。阖庐与孙子的对话,引出事件的起因)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前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亩,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子之十三篇()(2)于是鼓之右()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2)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3.请按照下面的提示举例说明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的。(1)通过事件来刻画人物性格。如:(2)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如:(3)通过对比来突出人物性格。如:(4)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如: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武以所著兵法求见吴国国王阖庐,吴王让其用一群女子来小试一下练练兵,结果失去了自己宠爱的两个妃子。B.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后,孙武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击鼓为令指挥宫女们,但宫女们总是放声大笑,不得已,经吴王阖庐同意,孙武将两个女队长杀了。C.孙武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再次击鼓为令指挥宫女们操练。宫女们一切动作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D.吴国往西攻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这些都离不开孙武。5.下面对文中孙武性格特征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滥杀无辜B.治军有方C.军纪严明D.铁面无私活动导引“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句话,强调了严明纪律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纪律建设的明确要求。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对一个政党来说是这样,因为党不以规矩则乱;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也是这样,因为人不以规矩则废。请结合课文内容,以“规矩”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演讲稿。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