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 水的组成 (1) 电解水的实验 a.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b. 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 c.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 d. 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阴(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阳(正) 极; e. 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 氢气+氧气 。 (3) 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质、溶剂和溶液 a. 被溶解 的物质称为溶质; b.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称为溶剂; c. 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稳定。 均一性是指溶液内部各处性质 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溶液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a.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 固体、气体 ,溶剂是 液体 ; b. 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 溶质 ;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 。 水是最常见的、也是较好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有酒精、汽油等。 (2) 悬浊液和乳浊液 a. 悬浊液是 固体小颗粒 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如 泥水 就是悬浊液。 b. 乳浊液是 小液滴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如 牛奶 就是乳浊液。 c. 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浊液,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3) 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三、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a. 涵义:在一定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 解 在 液体中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