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创造素质的迫切要求,教育改革及时提出了新课程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由于无法适应时代和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而日渐萎缩,而以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研究则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不少好的经验,但随之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不少困难和疑惑。事实上,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在融合了以往其它教学方法优点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因此,片面孤立地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而忽略讲授式教学的特点,其教学效果都是大打折扣的。中国一、讲授式与探究式教学的特点探讨传统讲授式教学在我国沿用了几千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讲授式教学是指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描绘情景、传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优点的:一是实在,没有什么花架子。二是重过程,特别是理科教学注重原理知识的推理、归纳演绎和应用。三是重视细节。四是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性重建,在较短的时间和空间内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其教学模式呈现为: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布置作业五大环节。但随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也就明显暴露出来。如:轻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激情、惰于思考,缺乏自主探究、创新的能力,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感知的是知识的权威性、记忆性和服从性;轻视知识相关拓展,信息交流的单一性易造成学生视野的狭窄,师生、生生关系紧张的现象;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易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的现象。探究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研究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科学教育的需求,更是学生发展的需求。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并指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优点是: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培养,探究过程中的质疑、分析、创新潜质得以开掘,可以培养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其教学模式大致为:创设情景——讨论探究——讲授方法——拓展运用等环节,在此基础上,各年级依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又有许多变式上的探索。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其弱点也引起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如:探究式活动的增加,使教师的负担过重、教学任务及授课过程难以完成;知识的不系统性使学生的基础难以牢固;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不同易造成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等。通过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是系统的、层次的,但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迁移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远不如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反过来,探究式教学中的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却需要相关的系统性知识、原理和方法作后盾,而这只能通过讲授式教学获得。讲授式教学获得知识,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快速有效经济的,而探究式教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支持才能完成,这对当前繁重的教学任务来说又可能是举步维艰的。但探究式教学对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影响,又是长远和经济的,是讲授式教学无法比拟的。二、两种教学模式融合下的课堂构建通过对两种教学方法优劣的比较,我想如果将两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其教学模式就变成了“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知——③创设情景——④讲授新课——⑤讨论探究——⑥讲授方法——⑦巩固练习——⑧布置作业——⑨拓展应用”等环节,然后进行组合优化处理。“①”可暂时删去,因为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方法。“②”和“④”合并形成知识准备环节,“⑤”和“⑥”合并形成释疑思法环节,“⑦”和“⑧”合并形成检测巩固环节,“③”和“⑨”形成各自独立的环节。其教学模式便组合成:“知识准备——情景置疑——释疑思法——检测巩固——拓展迁移”五大基本环节,其它教学环节可依据自身、学生和教学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