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律动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律动是一项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是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态。通过律动训练,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辨别音乐性质,提高音乐感受力。律动突出的作用,是把音乐与身心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唤起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天生本能,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律动”又叫“听音动作”。“律”是音律,“动”是活动,律动是在音乐语言的指挥下所作的有规律的活动,即以音乐代表语言,指令幼儿活动。如起立、坐下、集中、散开、开始、结束、走各种步伐等,都可以用音乐来“发号施令”。还可以用音乐让幼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打鼓、敲锣、吹喇叭、开汽车、驾飞机以及学马跑、鸟飞、鱼游、兔跳等等。这种在优美音乐伴奏下的活动,幼儿是十分喜爱的。律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音乐能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一、律动让孩子爱上音乐课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如:在律动《布娃娃,小妹妹》的教学时,我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布娃娃,小妹妹,我的小宝贝,大眼睛,小嘴巴,你看她美不美?”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抱着娃娃亲昵,和娃娃柔声交谈的切身体验。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抱娃娃,亲娃娃,指点娃娃的大眼睛,小嘴巴。此时教师适当地示范诱导,加上一些自由发挥的简单动作。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又如:《梳洗》的教学。首先我用语言把幼儿带入起床梳洗的情境中。“清晨,闹钟响了,小朋友伸伸懒腰起床了,听,小朋友在干什么呀?”然后教师弹奏《梳洗》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起床后小朋友在穿衣、刷牙、洗脸、梳头等情景。教师重复弹奏让幼儿边听边做,通过谈话让幼儿安排好梳洗的顺序,先穿衣、扣钮扣、系鞋带、再刷牙、洗脸,最后梳梳头照镜子。这样律动《梳洗》就编排完成了。这个过程是对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的诱发。二、律动让孩子感知动作特点1、让幼儿感受作品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