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哪些问题?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因而乡村产业振兴排在了五大振兴目标之首。而改革开放 40 年来,尽管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连续十多年都出台了“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惠农政策,但在这 40 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之中,并未对乡村进行根本性变革,我国乡村又重新走上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小、散、弱的小农经济和低端农业的老路,尤其是乡村产业发展非常滞后。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国大豆单产为 300 多公斤,而美国达到了 500 多公斤;2017 年我国每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分别为 375 美元、334 美元,美国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却只有224 美元和 142 美元;2017 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1998.2 亿美元,贸易逆差却达到了 495.4 亿美元。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 5 年左右。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如 2017 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3432元,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 元)的 36.91%等。此外,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村民与村干部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意识理念比较落后,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和各种资源。因此,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而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