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第 1 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对“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等词语的理解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拓展阅读、课外资料的展示,了解孔子、老子。沟通所收集的孔子、老子的名言。 3、学写 12 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理解“学习是无止境的”。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古代的大思想家,他们是谁呢?(板书:孔子 老子) 2、千百年过去了,孔子和老子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敬重呢?这堂课,让我们继续在课文《孔子拜师》里,去揭开这个秘密。 二、整体研读 1、故事里,老子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给你什么印象呢?默读课文,划起有关的句子,并在旁边注明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三、>重点研读 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一)谈孔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个句子: ⑴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⑵ 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理解: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个词,你怎么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曲阜与洛阳相距上千里啊,那时,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孔子是靠着双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几个月到洛阳求学。想一想,这一路上,孔子会遇上些什么呢? 对啊,这一路走来,不简单啊,让我们再来读读句子,再来感受孔子求学路上的艰辛。 ☆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