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春日偶成》教学反思

《春日偶成》教学反思_第1页
1/15
《春日偶成》教学反思_第2页
2/15
《春日偶成》教学反思_第3页
3/15
第 1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春日偶成》教学反思《春日偶成》教学反思 1 《春日偶成》的程颢,是宋代有名的哲学家。在读这首诗前,我特意查了《宋诗鉴赏词典》。惋惜的是,没有收录这首诗。于是只能根据自己的熟悉,对这首诗进行简洁的分析。 编者把这首诗与杜牧的诗《江南春》放在一起,我猜想是有肯定的用意。《江南春》对春天的描写,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特点:采纳对比的手法。为什么这样说哪?诗的前两句是写晴朗天气下的江南春色,后两句则为雨天的江南春色。前者明丽、颜色鲜亮,后者朦胧、迷离、奇异。两种情形下的江南,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由此,江南的春色跃然纸上,同学的理解、感受才愈加全面。至于诗背后隐含的政治因素,我想同学有所了解就行了。同学在读诗时能够感受江南春色的美,了解诗的表达手法,才是学习的重点。 而《春日偶成》则有所不同。它是诗人游玩时,即兴写的一首诗,所以说是春日偶成。诗中景物的描写清爽舒适,没有雕琢的痕迹,浓浓的诗意自然从诗人的笔端流出。前两句写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拂着人面,时当近午,我闲逛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诗人为什么会来到河边?那是美妙春色的自然吸引。要想读懂这两句,我们需要了解程颢的哲学思想。这又是一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次知人论世。程颢在中国哲学史上创立了一个学派,由陆象山和王守仁完成,史称“心学”。据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程颢认为,做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懂得万物一体的道理;然后牢记此点,并且真诚的专心去做,使人渐渐恢复与万物一体的意识。了解此点,再来读这两句,就会明白诗人为什么会随着一行垂柳,不知不觉地来到“前川”。那是诗人在明丽的春光中,感觉自己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就像程颢所说,“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也就是所谓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吧。这一点,对同学平日写作时感到无事可写的同学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启示吧。 诗的后两句写了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欢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处处游荡的少年。诗人感到自己与美妙的春光,世间的万物融为一体,那种得意其乐,被当时的人〔眼中的凡夫俗子〕所不理解,是必定的。诗人这样写,一是用别人的不理解、别人的谈论衬托自己的欢乐,二是希望能够唤醒世人丢失的与万物一体的意识,可谓任重而道远。所以说,它是前两句诗意推动的结果,意用自己的与万物合一的感受来唤醒世人麻木的心。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春日偶成》教学反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