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作者苏轼的文学常识、有关词的基本常识、苏轼作词的背景和动机。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用词的凝练和抒情的深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及欣赏词描绘的情境、体会词表达的情感。2、体会词的意境。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同学们,今日老师在上课前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北宋年间,有一位闻名的文坛巨匠,他的名字叫做苏轼,但是由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政被捕并且关了四个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后来苏轼出狱也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官,心里承受的打击,对于一位文坛领袖和政治人物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但是,在苏轼失意的时候,他是选择自暴自弃还是其他的态度呢同学们,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浣溪沙》,来寻找这个答案好不好啊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应,进入到学习苏轼词的过程。二、过程:了解作者,感受其作词动机a)作者 老师:同学们,苏轼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也叫“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难得的全能之才。2、诵读词,了解词的基础知识。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苏轼众多词中的一首《浣溪沙》,同学们,来,跟着老师读一遍这首词好不好(生回答好,老师有感情地、注意停顿地带读一遍。)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注意到吗我们刚刚读的课文和以前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字数不同、分开两段等)老师:这首是词,是一种文学体裁。大家看,“浣溪沙”就是词牌,而“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就是这首词的词前小序,我们再看,“山下……子规啼”就是这首词的上阕,也叫做上片,“谁道……唱黄鸡”就是下阕,也叫做下片。3、 通过学习字词意思、了解大意(参见课本注释),通过老师翻译上阕一两句,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词的字面意思,老师从中辅助引导,实行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说出对字词意思各自的理解和看法,由老师总结:游历在蕲水的清泉寺,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谁说人老就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