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都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 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纵观苏教版教材,民间故事占有一定的比例,如《日月潭的传说》《九色鹿》《普罗米修斯盗火》《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低、中、高三个学段均有所涉及。 这些民间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耳熟能详,老师们在教学时往往会心生疑惑,到底该以何为抓手,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一直从教高年级,因而,想以《牛郎织女》为例,谈谈小学高段的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 纵观教材中的民间故事,课后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要求:复述故事。确 实 ,民间故事人物 形象 栩 栩 如生,故事情节 生动有趣 ,而小学生又 天 真 烂 漫 ,有一定的语言积 累 ,他 们对生动曲 折 的情节 趣 味 盎 然 ,而想象 和创编 故事也 符 合 他 们的阅 读 心理。学生通过 复述故事,能更 加深 刻 领 悟 经 典 人物 的形象 ,也 能增 强 自 己 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从传承 的角 度 来 讲,我们将 学生置 于 “讲述者 ”的位 置 ,充 分 发 挥 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 性 ,能有效 促 进 学生语文素 养的提 高,并实 现传统 民间文化在学生身上的传承。因此,我们在教学民间故事时,要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教学时,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以便学生以此为抓手,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同时,我们也知道,民间故事没有明确的原著,而是源于百姓的集体智慧,因而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诸多版本,所以我们要允许学生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只要故事符合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在《牛郎织女》教学结尾部分,我出示了两个内容相似、但是表达不同的版本片段:内容都是老牛指点牛郎去寻找织女,可是有的版本说“你只要把她的衣服偷来,她就是你的妻子”,有的版本说“你只要藏在茶豆架下,我就能拉着你上天与她婚配”,继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讲述故事,只要情节符合它 原来的框 架,语言生动 朴 实 ,能体现 自己丰富的想象。 这 样 一来,学生对 民间故事就有了阅 读 的兴 趣 ,更 有了探 究 的兴 趣 。语文课 堂 如 果 能够 激 发 学生的阅 读 欲 望 ,创作欲 望 ,我想这 节课 也算 上得 值 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