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 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 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5. 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 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 6. 1、实证经济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范经济学: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单个消费者 2.单个生产者 3.单个市场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收入、价格、替代品等)。 需求函数 Qd: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4.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5.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 (2)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减少购买其它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7.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 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 8.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9.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2、消费者的偏好(taste)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ncome)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 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 pectation) 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 11.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 12.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