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培训记录及心得体会 一、听课记录 时间:3月27-日--3月28日 地点:上店镇一中会议室 主题: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 题目: 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 主讲人:张乐群 (一)、天问(摘自屈原的《楚辞.天问》) (二)、师问: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 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 学生为什么上自习课说话、做小动作? 学生为什么逃学? 学生为什么对老师不肯讲真话? 学生为什么总是与老师作对? 学生为什么打架? 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 (三)、案例讨论 他为什么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四对矛盾:基本心理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发展关键期与关键期发展受阻的矛盾;个体成长趋势与环境限制的矛盾;理想自我与先是自我的矛盾。 1、人的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观看影片视频《班级》 2、需要理论层次图示 自我实现需要 自 尊 需 要 爱 与 归 属 需 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3、高危儿童(不被同伴接纳、遭到拒绝的儿童) 4、所有儿童都有想得到他人注意的欲望。 (三)、小学阶段(6岁-----青春期) 小学低段: 1、入学适应问题;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三四年级思维发展很快,他们会交朋友,但他们又不会交朋友) 3、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小学中段: 1、 智力发展的第二高峰期 2、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标准) 小学高段: 1、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2、中小衔接的关键期(学习能力的衔接) (四)、埃里克森在谈到小学阶段学生面临的发展危机时,提出三个问题: 1、家庭生活可能没有为他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学校生活也不可能不支持先前几个阶段所作出的允诺,此时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潜力可挖而脱颖而出,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诱发也可能很晚 h或者根本得不到发展。 2、要精心选择配备教师。若配备不足或者训练不足,可能成为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重大障碍。 3、儿童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从来没有获得过工作的快了或者至少因某件成功的事情而感到过自豪。 个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内心积极体验极为重要。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从事心理辅导或者班主任工作,第一位重要的并非是技巧,而是理念。 班主任的心育理念:怎么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