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护理常规 1 . 安置患者舒适卧位,测血压时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以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2 . 对躁动患者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3 . 根据病情合理设定报警限并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发现报警及时处理,保持心电监护仪性能良好,必要时床边备吸氧装置、吸引器和抢救车。 4 . 定时观察电极片有无脱落,根据情况更换电极片。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放置电极片时避开伤口及除颤部位;频繁测量血压的患者定时松解袖带,减少因频繁充气对肢体血液循环造成的影响和不适感,必要时更换测量部位;测量血氧饱和度时,注意肢体保暖,定时检查传感器附贴部位的皮肤,必要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5 . 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相应指标并记录,严格交接班,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出现监测数据与病情不符,应及时找明原因,给予处理。 6 . 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避免在监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护理常规 1. 使用呼吸机期间,患者床边应备有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吸氧装置,并且性能良好。 2. 正确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合作程度,视患者情况给予不同处理。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或清醒但不能合作的患者,知情同意后可适当使用约束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3. 监测并记录呼吸机各参数,合理设置呼吸机的各项报警限,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 4. 如无禁忌,床头抬高 30~45°。 5. 使用呼吸机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的变化。清醒患者还需注意观察患者手势、面部表情等,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给予处理。 6. 勤洗手,加强气道的管理,按需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时持续或间断行声门下吸引。遵医嘱定时做血气分析,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7. 妥善固定气管导管,注意盘带松紧适宜。气管插管的患者每班测量导管外露长度,气管切开的患者尤其新切开的患者需注意观察切口情况。 8. 定时使用气囊压力测量表检测气囊的压力,维持压力在 22~32cmH20,无明显漏气,或用注射器采用最小闭合压力法充气。 9. 做好基础护理,每班做口腔护理 1 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定时翻身拍背,做好皮肤护理。 10.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调节呼吸机支架或给患者翻身时,妥善固定好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