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 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 N A 的结构: 1、组成元素:C、 H、 O、 N、 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 种) 3、结构:一般为单 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 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DNA 的一 条链(模板链) 原料:4 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 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 mRNA)、核糖体RNA( rRNA)、转运RNA( 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 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 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 3: 1 四、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第2 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通过控制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计划:完成人体24 条 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 、概念:是指D N 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等变化。 2 、原因:物理因素:X 射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 、特点: ①发生频率低 : ② 方向不确定 ③随机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 分子上或同一D N A 分子的不同部位...